系所發展與目標
1.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
目前在工管系上的智慧製造與服務系統中著重以下幾個重點:
1.生產流程優化:智慧製造透過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蒐集與分析、結合MES系統來優化生產與營運流程,並透過機器學習、建模並預測設備、製程與品質,提高生產效率及降低成本。
2.資源管理與能源效率:利用智慧製造技術可即時監控和管理資源使用情況,包括材料、設備和人力資源,同時進行能源消耗的監控和優化。
3.大數據分析與預防保養:即時現場監控可即時蒐集數據、預測設備故障,進行預防性保養、減少設備停機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和整體設備效率(OEE,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4.智慧製造供應鏈管理與智慧物流:實現物流與供應鏈的即時監控和管理,將智慧製造應用於需求預測,可使庫存最佳化,提升供應商績效、提高物流效率、同時實現達交率。
5.預知模擬新製程了解瓶頸所在:透過AI技術模擬製程、在實際生產前就能預測製程效率和可能的瓶頸、並進行優化、藉此減少試誤成本、加速產品研發與上市。
6.智慧工廠包含工廠運營管理的五個方面:製造資源控制、現場執行監管、物流過程管控、生產執行跟蹤、品質工程監督。即透過對MES、QMS、ERP、SCM等系統的整合以及對自動化裝置感測器資料的對接,打造企業的智慧工廠管理平臺,實現智慧製造管理的整合與數位轉型。
有關培育數位轉型人才方面,工管系將著重在以下的領域如:現場排程派工、人員機台生產力、製程與機台監控、品質提升與優化成本效益。結合智慧化行動裝置、物聯網、機器人與智慧搬運系統強化蒐集與分析現場生產資料、彈性調節產能、縮短前置時間、提升良率與達交率。進行現場監控模組、E化巡檢/盤點系統、節能減碳與全廠自動化解決方案。蒐集現場生產即時資料,透過雲端資料儲存與分析、再以可視化看板呈現圖表與即時數據,管理現場機台稼動率與產量OEE,設備生產履歷WIP管理,提供無縫接軌的資訊流。MES系統則將生產過程中的派工單、進料單、銷貨單與庫存轉化成數位化管理、串接生產系統與全公司的ERP系統。
1.智慧工廠戰情室,提供設備效能資訊、生產即時資訊與品管即時資訊透過人工智慧可優化生產系統。
2.智慧工廠數位化營運、提供設備連線、網路平台與現場監控模組提供數位化解決方案。
3.機聯網模組:透過智慧機上盒(SMB, Smart Machine Box)快速連網、隨時掌握設備稼動率與生產資訊、整合設備多元通訊協定、不同廠牌控制器、機器視覺模組與感測器模組,優化各種客製化解決方案。
4. 製造執行系統MES,也可稱為工廠現場管理的系統。MES提供極為完整的工廠生產管理與控制之相關模組,包括資源配置與狀態處理、製造流程、分派生產單位、工作指示、資料收集與擷取、人力資源管理、品質管理、製程管理、維修管
理、產品與製程溯源及歷史紀錄、設備效能分析等功能,因應各種廠區狀況。另外,也可進行進階排程系統與自動化蒐集與監控資料(SCADA)、優化生產現場管理系統。
2.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線
為滿足半導體產業人力需求,明新科技大學半導體學院與工管系參與2019年建置全台首座「半導體封裝類產線示範工廠」後, 2023年再獲得教育部補助9千萬,建置首座以設備廠務與檢測為主的「半導體產業設備廠務與檢測人才培育基地」,打造如「Mini tsmc」的人才培育基地,提供學生與業界同級廠務環境,培養實務人才。明新科大的半導體人才培育基地,根據產業人才需求來設置,在中央及產業界的支持合作下,補助設備、引進業師、縮短學用落差來培養具即戰力的人才。在原來的類產線基地上擴建,面積為原有類產線的4倍大,基地包括「一樓半導體封裝及廠務類產線」、「二樓半導體設備類產線」、「三樓半導體檢測類產線」、及「四樓半導體測試類產線」共四層樓,樓地板面積約1,100坪,是全台大專院校最大的半導體實務教學基地,如下圖所示。

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線基地1F QFN產線

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線基地1F人臉辨識入口中控室

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線基地2F光學微影區

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線基地2F薄膜製程區

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線基地3F檢測類產線

半導體封裝測試類產線基地4F測試類產線
半導體翔鷹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產業學院計畫、112.8.1~113.7.31)臺灣半導體產業在2024年產值優於全球。特別是AI大爆發,AI晶片需求強勁,也讓半導體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供不應求。為培育半導體產業所需基層技術與管理人才,明新科技大學工管系與半導體學院共同與矽格、欣銓、力成、宜特、雍智、住電、捷創及汎銓等廠商合作辦理「半導體翔鷹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本專班課程規劃以養成畢業學生具備半導體相關製造、現場管理技能、實務機台操作等產業需求能力為主軸,輔以PMR專案管理、半導體封測工程師、真空技術士證照之輔導,為業者培育有實作能力之儲備幹部,學生提昇實作能力通過專業證照並畢業即就業,老師則可提昇研發能量,讓師生與業者同蒙其利。
3. ESG永續發展
配合ESG永續發展之國際趨勢及政府相關政策,大學校院之校務及系所經營可依高教深耕計畫之教學創新精進、提升高教公共性、善盡社會責任及產學合作四個目標架構,分別從社會責任、環境保護、系務治理、學術研究、產學合作等面向,研擬推動之策略與行動,並對ESG之環境(Environmental ) 與社會(Social) 領域部分稍加闡釋。
於ESG之環境(Environmental )領域部分,本系透過產學合作方式,鏈結鄰近工業區、科技園區與在地產業,推動產學合作與技術開發,協助企業進行永續發展。與區域合作夥伴企業共同促進環境(Environmental )、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大類發展,包含氣候風險、天然資源稀缺、污染及廢棄物、綠能、零碳、勞工問題、產品責任、資訊安全、董事會素質及成效等公司治理行為相關議題,如綠能、零碳經濟更為本系未來重要發展重點。
為協助產業面對國際對減碳議題之挑戰,本系結合管理學院各系近期大量承接淨零低碳領域產學合作計畫,包含組織溫室氣體盤查、碳足跡及相關推廣活動等,協助企業進行碳盤查及碳足跡已超過100案以上。
碳盤查及碳足跡團隊輔導企業廣泛包含金屬、機電、機械、半導體、工程、製藥及民生服務領域等,本系相關教師更以團隊協力方式合作輔導產業聚落及供應鏈發展,例如進駐輔導桃園幼獅工業區、新竹工業區、彰化頂番婆水五金產業聚落等,均以團隊模式協助產產業聚落永續發展之特色範例,顯現不同於友校之產學合作方式,實際落實產業大學之發展。
此外,永續發展輔導團隊並扮演區域產業ESG領域推手,協助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辦理多場活動,一面協助產業升級,一面建構本系之永續影響力。例如去年所辦理的產業數位應用力工作坊,更是近年來國內少見將產業實務數據應用經驗完整分享之活動。團隊除分享產線數據之解讀與決策應用外,更分享目前國際產業發展極度重視之碳數據解讀與剖析與成本概算,透過工作坊教授與會者於組織溫室氣體盤查後各項數據之剖析、研判及衍生之策略應用;並分享企業之碳成本計算實例,及與物料成本混合計算之多元成本營運策略分析等。
於ESG之社會(Social) 領域部分,本校制訂「回饋社區服務,推動樂活養生理念」、「推動在地認同,實踐社會多元關懷」、「強化區域連結,推動產業創新升級」及「培育原鄉人才,注入地方創生能量」等四項重點推動策略,透過系務拓展與社會參與,系所充分運用知識、智慧、技術,扮演推動在地之原動力,積極帶領學生走出校園,投入學界能量,充分發揮在地深耕精神,強化本系與區域連結合作,攜手共同成長,形成互惠互利、共贏共生之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