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學院歷史
民國55年 成立明新工專、設五年制電機工程科
民國56年 設五年制化學工程科
民國58年 設五年制電子工程科
民國60年 設立二年制電機科、化工科、電子科
民國82年 學校更名為明新工商專科學校
民國90年 設立光電系統工程系
民國91年 學校改學制為明新科技大學、成立工學院
民國92年 設立化學工程研究所、電子工程究所及電機工程研究所
民國94年 設立通訊工程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民國97年 化工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合併為化學工程與材料科技系
民國97年 通訊工程系與電子工程系整合,系名為電子工程系
民國101年 增設光電系統工程系碩士班
民國108年 光電系統工程系更名為光電工程系
民國110年 成立半導體學院
民國110年 化學工程與材料科技系更名為應用材料科技系
民國110年 光電工程系更名為半導體與光電科技系
民國112年 增設半導體科技博士學位學程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產值將近新臺幣3兆元,是國家戰略性產業,其中專業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產值都是全球第一。在5G、車用電子、人工智慧來臨的世代,臺灣可望憑藉半導體群聚的優勢,具有產業核心技術的競爭力,持續做全球供應鏈的領頭羊。明新科技大學配合國家政策,將原來工學院之下半導體相關系所整合,包含電機工程系、電子工程系、應用材料科技系及半導體與光電科技系,成立"半導體學院",以提供臺灣半導體產業優質的實務人才。
本院各系均通過工程教育認證。教育目標為培育科技與人文素養兼具之半導體產業相關工程專業人才。教學重點為提升學生專業研究與實作之能力、增進通識教育與倫理道德之涵養,培養具國際觀之科技人才,強調知能並進、學用合一精神。
本院各系均通過工程教育認證。教育目標為培育科技與人文素養兼具之半導體產業相關工程專業人才。教學重點為提升學生專業研究與實作之能力、增進通識教育與倫理道德之涵養,培養具國際觀之科技人才,強調"知能並進、學用合一"精神。